桫欏是一種起源古老的大型樹蕨,其種群在一億八千萬年前與恐龍同生共榮,享有“活化石”盛譽。桫欏宜生環(huán)境是中生代侏羅紀時期“避難所”,自然生態(tài)保持著遠古原始的“本底”狀態(tài)。 貴州赤水桫欏國家級自然保護區(qū)(簡稱桫保區(qū))以桫欏等國家珍稀瀕危動植物及自然生態(tài)系統(tǒng)為主要保護對象,保護面積13300公頃。中外專家評介:桫保區(qū)是地球上一處典型性十分突出的桫欏天然集中分布區(qū),原始林相十分茂密的“亙古生境”,生物多樣性十分豐富的“物種基因庫”,發(fā)育良好的“丹霞地貌陳列館”,人類自然發(fā)展內(nèi)涵頗深的“歷史文化寶庫”,保護價值極高的“生態(tài)資源富礦”。其擁有的古老孑遺植物桫欏群落及生境、中亞熱帶常綠闊葉林及野生動植物、獨特的丹霞地質(zhì)地貌,氣候、水體等自然生態(tài)系統(tǒng),是十分珍貴的人類自然遺產(chǎn)。保護與利用好這片神奇的土地,不僅為人類搶救和保護了一筆珍貴的自然財富,同時也在我國長江上游近江地區(qū)建立了一處理想與難得的自然科研教學(xué)基地、環(huán)保宣傳教育中心、生態(tài)旅游勝地。 桫保區(qū)將始終堅持以自然生態(tài)保護為前提,以科研教學(xué)為推動力,以一流的建設(shè)管理,一流的生態(tài)、社會、經(jīng)濟可持續(xù)發(fā)展,力爭在2005年,把桫保區(qū)建成貴州國家級自然保護區(qū)的“示范區(qū)”,2010年建成與世界接軌,納入世界生物多樣性和世界自然遺產(chǎn)保護,成為國際間自然環(huán)境保護網(wǎng)區(qū),科研教學(xué)基地、宣傳教育中心、生態(tài)旅游勝地。
日期 | 天氣現(xiàn)象 | 氣溫 | 風(fēng)向 | 風(fēng)力 | 氣壓 | 濕度 |
---|
7日周一 | 白天 | ![]() | 小雨 | 高溫11℃ | 北風(fēng) | 1-2 | 918hPa | 91% |
夜間 | ![]() | 陰 | 低溫8℃ | 東南風(fēng) | 1-2 | 918hPa | 91% |
8日周二 | 白天 | ![]() |
小雨 | 高溫10℃ | 東南風(fēng) | 1-2 | 918hPa | 97% |
夜間 | ![]() |
小雨 | 低溫7℃ | 東南風(fēng) | 1-2 | 918hPa | 97% |
9日周三 | 白天 | ![]() |
多云 | 高溫13℃ | 北風(fēng) | 1-2 | 919hPa | 86% |
夜間 | ![]() |
多云 | 低溫7℃ | 北風(fēng) | 1-2 | 919hPa | 86% |
10日周四 | 白天 | ![]() |
多云 | 高溫15℃ | 北風(fēng) | 1-2 | 916hPa | 71% |
夜間 | ![]() |
多云 | 低溫10℃ | 東南風(fēng) | 1-2 | 916hPa | 71% |
11日周五 | 白天 | ![]() |
多云 | 高溫17℃ | 東南風(fēng) | 1-2 | 914hPa | 92% |
夜間 | ![]() |
陰 | 低溫11℃ | 東北風(fēng) | 1-2 | 914hPa | 92% |
12日周六 | 白天 | ![]() |
陰 | 高溫14℃ | 東北風(fēng) | 1-2 | 910hPa | 96% |
夜間 | ![]() |
陣雨 | 低溫11℃ | 東北風(fēng) | 1-2 | 910hPa | 96% |
13日周日 | 白天 | ![]() |
陰 | 高溫14℃ | 東北風(fēng) | 1-2 | 912hPa | 95% |
夜間 | ![]() |
陰 | 低溫11℃ | 東北風(fēng) | 1-2 | 912hPa | 95% |